最近這幾年口腔科有兩大熱門,一是牙齒種植熱,二是美學修復熱。美學修復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分支是瓷貼面修復。磨牙少,甚至有些病例都設計制作不備牙的貼面。
但是其實貼面修復的理念根本不是什么新鮮的技術,昨天聽北大口腔樊聰老師的《瓷貼面修復》的課中得知:早在1940年,Charles Pincus醫(yī)生首次提出了烤瓷貼面修復的理念,但由于受當時粘接修復材料和技術的限制,失敗率較高。自Buonocore(1955)將酸蝕技術引進應用于牙體組織修復,1979年,F(xiàn)usayama最先提出全酸蝕理論,1992年,Kanca等提出了“牙本質濕粘接”的理論,即指出水分有助于保持膠原纖維網(wǎng)的膨松狀態(tài),使其中的微孔開放,以利于樹脂的滲透。歷經(jīng)近40年才為貼面提供粘結基礎,而真正被我們國內(nèi)的大部分醫(yī)生認可接受才是近10年左右的時間。而真正流行起來是仰仗于我們醫(yī)生對牙齒美學的認知的提高,粘結技術的掌握以及國內(nèi)加工廠技師水平的提高。近幾年也慢慢認識到舌腭面解剖形態(tài)的破壞,會帶來一系列的合學的問題。貼面技術將是未來牙科修復的發(fā)展的其中一個方向,瓷貼 面時代才剛剛開始。
結合最近幾天其中的一個病例談談我在瓷貼面的粘接過程中的心得。
患者女性,研究生2年級,13歲左右有正畸治療史,因自覺牙齒發(fā)黃就診。
檢查:上合14顆牙齲壞9顆,前面7顆牙有鄰面齲洞,兩側的2齲壞尤為嚴重。
最終設計除12、22做全瓷冠,14至24其余牙做烤瓷貼面聯(lián)合美學修復。
結合患者的膚色及未來的職業(yè)和本人的意見,選擇了1M1的顏色。
口內(nèi)試戴,粘結,涂阻氧劑光固化。
一周后復查照(待下次放假回國后做下合牙齒)
右上2近中牙齦乳頭有些退縮,后期應該還能恢復些。期待寒假復查效果。
瓷貼面的試戴粘結是比較耗時費力的,結合臨床操作中的一些體驗,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體會:
試戴---首先要先在模型上單顆試戴,再同時一起在模型試戴,觀察邊緣密合和鄰接松緊情況。再單顆放入口內(nèi)逐一試戴,觀察和模型就位情況是否一致,可根據(jù)情況做簡單調磨,誤差較大時只能請技師從新制作。然后所有貼面同時口內(nèi)就位試戴,酌情調磨鄰接關系,記錄每顆的就位先后的順序以及就位道的方向。再選擇不同的試色糊劑確定最終粘結劑的顏色。
粘結--(培養(yǎng)一個好的助手至關重要。)對于不涉及到鄰接關系的設計,比如開窗式,試戴時比較輕松,可以單顆連續(xù)粘結或者兩顆同時粘結。如鄰面有齲壞,就像本文中的病例,鄰面齲壞嚴重,貼面就需要設計成鄰面包繞式,試戴和完全粘結就位肯定也有細微變化,此時就需要單顆粘結固化后,再次試戴調整鄰接后粘結固定。牙本質的處理上采用即可牙本質粘結技術,降低備牙后的敏感,還有利于提高最終瓷貼面的粘結強度(Dumfahrt公布的臨床數(shù)據(jù))。牙體酸蝕后水沖洗不要用噴霧要用水流。最終光固化先從舌側照60S,再從頰側近遠中不同角度光照固化。最終固化后再調合拋光。